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56 金殿传胪(二合一加长) (第4/11页)
… 可能说李时勉的一生,就是抗争的一生。 不过刚归刚,李时勉的学识品行,还是受到了朝臣跟国子监学子的尊敬。 正统十二年致仕回乡,朝臣跟国子监学子足足有接近三千人为他践行,这等规模档次很多一品大员都不可得。 也算是对於他大司氏身份,最好的认可了。 望着沈忆宸再三推辞,李时勉也明白以自己的身份跟人望,继续行礼道谢下去,恐怕会造成反面效果。 於是没有再坚持,收回手道:“会元郎年纪轻轻却高风亮节,老夫深感钦佩。” “今日沈会元来到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,按理老夫当尽地主之谊好好道谢一番。不过考虑到明日金殿传胪马虎不得,只能遗憾作罢了。” “来日若有时间,老夫期望能邀会元郎到国子监讲学一场,不知可否如愿?” 国子监讲学? 听到这几个字出来,全场可谓是一片譁然。 要知道国子监讲学可不是後世大学那种,随随便便请个讲师过来高谈阔论一番,什麽牛牛马马只要有点小名气都能上。 古代国子监的讲学分两种,其一是自己上去讲,要达到这个标准非当朝大儒宗师不可得。 沈忆宸就算目前高中会元,也只能代表他在应试科举上的成功,并不能代表钻研儒家经典有所成就。 更何况沈忆宸过於年轻资历不够,登堂讲经论道的话,很难让人信服。 其二就是皇帝视察国子监,会安排国子监的官员讲学一场,类似於御前讲席。这种对於学识成就要求低一些,不过对於内容限制却很严格,人员安排主导权就在国子监祭酒的手中。 正统九年,也就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