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7章 崇祯税银 (第6/6页)
br> “恩,明代的特征十分明显。”中年人也开口道。 两个人不停的讨论,莫邪就听着,也不吱声,反正就是这么多铭文,他们怎么研究,也不会有错。 莫邪出来摆摊,自然也是做过功课的,所以他知道,各个历史时期,银锭铭文的格式都是不同的,都有其独特的特征。 比如,唐代的银锭中,没有出现过检验成色的“行人”之类的职位,直到宋金时期的铭文才出现。 唐代的银锭铭文与金银器上的文字一样,如同手写,宋代银锭有錾刻和戳记两种,金代则以錾刻为主,元代早期为戳记,排列无规,背面常铸阴文,晚期则以錾刻为主。 到了明代的银锭,铭文较少发现戳记的,除“金花银”之外,一般都是錾刻,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,尽管有序,但依然感觉杂乱。 在中国古代,尚无货币本位制度,一直是以银铜并行的方式铸造货币,而银锭最早出现在汉代,明代时期开始盛行,直到清朝才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。 如今随着钱币收藏的日益普及,银锭也渐渐成为人们收藏的焦点之一,但是对于很多刚入门的新手而言,银锭的鉴别成为了一大难题,而看铭文的技巧,则可以帮助轻松鉴别银锭。 莫邪挑选的这枚一定,是一枚明代盐课一百两银锭,这种银锭曾经上拍,拍卖成交价格是人民币1380000元。 这种有着明确价格,还能跟张献忠沉银撇开关系的银锭,就比较容易出手,价格也容易谈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